成人护理论文十本

2023-10-09 09:05
成人护理论文1

1.1教学目标的整合《成人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程中的重要骨干课程。以系统和功能为主线,讲述了18岁以上成年人主要健康问题的护理,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患者的护理。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疾病[7]。通过《成人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护生可以对护理主要课程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此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培养护生的综合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用护理人才。

1.2 教学内容整合根据社会和国家护士专业招生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按器官、系统对疾病进行分类,将《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整合到《成人护理学》。主要特点是:一是以系统和功能为主线,包括成人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二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体现整体护理思想,凸显护理专业特色;三是能力与知识并重,注重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培养。四是既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又注重反映知识的更新,反映学科、专业的发展。避免各学科相同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综合应用。

1.3教学资源整合建设:完善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精品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推进在线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更新和补充在线教学资源,积极推广在线学习培训体系,逐步实现师生在线互动问答,力争通过2至3年的建设,将《成人护理学》打造成省级甚至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优质教学服务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4教学形式整合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抓手,改革教学形式,加强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开展经验主导的案例教学、循证护理教学、问题导向教学。 《成人护理学》教学中基于PBL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护生可以通过体验强化专业学习情感和技术水平,提高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逐步改变目前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状,立足实际,实行“早接触护理、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临床”的“三早”教学组织模式培养护生,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与临床实习的一体化。将护理工作融为一体,将护生培养成为满足临床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1.5教学评价体系一体化根据护理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把握护理教学特点,建立教师评价、护生评价、教学管理督导的全面动态的三维教学管理评价方法小组评价。同时,强化学习讲座、指导讲座、同伴讲座、检查讲座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及校外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管理循环体系。信息收集、评估、干预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教学质量管理外部监管和自主监管的统一,确保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和持续质量改进,使培养的护生不仅能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而且毕业后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所需的足够的知识和技能,顺利通过考试,创造有竞争力的就业条件,提高就业率。

整合两门课程的优势

2.1 避免学科之间的重复,缩短教学时间,摆脱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整合《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删除重复内容,根据身体功能系统重新组织内容,将疾病与疾病结合起来相同的健康问题和护理措施,克服了将一种疾病分为内科和外科护理的缺点,帮助护生持续动态地观察病情变化,力求结构化教材内容,体现知识的全面性,节省教学实践为护生留下更多的时间消化吸收知识。

2.2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提倡以“体验为主体”的多形式教学,加强案例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开展循证教学、角色扮演、课间实习等。教学方法多样。以护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景,让护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观察、探索、思考和体验,从而将新的理论和知识融入到自己现有的知识中。使护生从读书、学习转向自己想学的内容,通过体验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实践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3符合护士资格考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考试通过率。根据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对护生的新要求,制定相应的学科计划并及时修改实施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从培养合格护士的角度出发,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试模式,使毕业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参加护士资格考试所需的储备金。经过师生的不断努力,我校2012年、2013年护生专业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8.38%、98.00%。

三总结

成人护理纸2

【关键词】pbl护理科研管理成效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护理作为一门立足于实践的独立综合学科,需要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护理人员只有将工作量的5%~10%投入到科研中[1],才能真正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应用于护理研究管理。这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我院自2007年1月开始采用PBL学习模式进行护理科研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的科研状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科研素质。简介如下:

1 总体情况

医院有职称护士119人,其中40岁以上15人,30岁以上50人,30岁以下54人;具有高级、中级职称48人,初级职称71人;现有大专以上学历69人(本科9人,大专60人),中专学历49人。总体情况分析表明,护理人员年龄较大,接受外界知识的能力较强,整体理论知识扎实,自我要求较高。他们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团队。

2 实现方法

undefinedundefined2.5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考核:①竞争性奖励制度:【ⅰ】部门有专门的奖励制度。对科研获奖事项、发表文章数量、发表杂志种类等都有详细的奖励规定。每次年终总结都将个人科研获奖情况和科研状况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根据“马斯洛自我实现”心理学理论,满足优秀人才各自理想的实现。这使得优秀人才更加自觉地积极从事科研工作。 ②通过上述工作,科研团队的每位工作人员都确立了个人的科研发展目标。评估将在年底根据个人计划进行。每个人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差距,自觉加强自己的修为。尝试靠近第四组人。第四批人继续努力,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带动全院的科研工作,做出表率。

3 个结果

“pbl模式”实施前后论文写作比例(表1)

.

*表示p值?0.05

“PBL模式”实施前后科研奖励比例(表2)

.

表1显示,实施护理科研管理“PBL模式”后,论文撰写数量明显增加。高学历的年轻护士被动员起来撰写论文,成为护理研究的强大生力军。表2显示,实施护理科研管理“PBL模式”后,护理科研获奖数量显着增加。一些护理单位正在积极申报市新技术引进奖,整个护理团队洋溢着乐观的科研氛围。

4 讨论

4.1“论文导论”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素质

第一步是检查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文献综述,不仅可以掌握文献综述的技巧,还可以了解当前国内外护理发展的趋势。接下来,第二步是确定“论文引言标题”,并在大量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交流、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第三步,朗读所选论文,训练演讲者在大型场合的口语表达能力。第四步,讲解论文的阅读感受,共同学习和复习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要点。第五步是沟通讨论,一起讨论热点话题,看看是否有新的话题可以写。步骤 6 总结。通过每周论文阅读,可以了解各种论文写作的“格式”,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通过论文交流,我们可以开拓选题思路,了解护理最新动态,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4.2 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

undefined1.1 护理理论 19世纪中叶现代护理学鼻祖南丁格尔开创了护理理论。护理理论发展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护理理论的发现主要有三种方法:①借用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然后将所借用的理论结合到护理学科中; ②归纳法:从护理实践情况总结; ③推理法:由概念系统的发展而产生[1]。

1.2 常见的护理理论有罗杰斯单人理论、奥雷姆自我护理模型、诺伊曼系统模型、罗伊适应模型、帕斯人类适应理论、莱宁格多元文化理论或跨文化理论等[1]。

1.3 目前中国护理理论的发展现状是对西方护理理论的机械照搬。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护理理论主要是“引进来”。台湾和大陆先后出版的护理理论书籍,均汇编和介绍了西方护理专家的理论或模式。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学者肖福福提出了舒适模式,杜友兰提出了顺应自然理论,大陆一些学者结合中医提出了天人合一等理论,这些理论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中国并不理想。通过对现有文献和期刊的总结发现,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大多介绍西方护理理论或应用这些理论的经验。大陆仅有13篇文章讨论了肖的舒适模型及其应用。

1.4 我国护理理论的发展前景护理学科要更好地发展,不仅需要适应世界格局的多元化,而且需要考虑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与西方护理理论相比,独创性是立足本土护理,研究本土护理,服务本土护理,改变本土护理对国外理论的依赖。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尤其需要我国原创护理理论的指导[2]。西方护理理论传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护理学术界在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吸取了一定的教训。近10多年来,我国护理学科发展良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良好且迅速。已有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护士和护理教师。他们熟悉西方护理理论,学识渊博。中华文化基础.内地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学校逐渐增多,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在内地培养的护理博士生。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我国原创护理理论已成为可能。

1·5我国护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包括对理论的认知程度影响理论的应用;科室理论应用氛围影响理论应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影响理论的应用等[3]。

长期以来,许多医院没有对护士进行足够的培训,导致护士专业精神和职业信念下降、专业思维动摇、职业倦怠[1]。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对护士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可行化的培训。这是促进护士早日成功的关键。科室护理人员数量少,容易集中。但他们的入职时间不同、学术水平不同、个人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我科在护理部护理人员培训计划的指导下,采取整体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联合模式不仅像普通科室一样注重“三基”培训,而且根据科室特点对护士进行分级、因材施教。

2 培训内容

2.1 整体种植l

2.1.1思想道德修养:

基层医院护士普遍学历低、文化基础差、服务意识落后。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院及科室的管理规定;学习先进理论和先进医务人员的光荣事迹。以先进带动落后,形成追赶的势头。以管理规定约束言行,以先进典型表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患者第一、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倡导“感动服务”的先进服务理念,实现为患者提供“五心”服务,即以善心、精准、耐心、真诚和高度责任感对待患者。严格落实急救责任制,积极开发临床路径,优化流程,降低药品比例和平均住院费用、进一步落实“五常法”管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做到患者满意、政府满意。

2.1.2心理素质培养:骨科创伤手术具有急诊频发、创伤严重、病情急重的特点,要求骨科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平时,定期进行紧急情况模拟演练。例如,可以模拟各种危急情况,要求护士根据现场提示进行相应处理,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在抢救病人或处理批量伤员时,要求初级护理人员尽可能参与,体验危急处理的氛围,学习处理危急的方法和处理批量伤员的标准流程。加强各项应急预案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演练。特别是对1~2年应急反应能力较差、缺乏经验的护士,应加强应急预案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2.1.3外表素质修养:护士必须仪表堂堂、大方,举止端庄稳重,待人热情真诚,语言表达得体,用词准确,平易近人。因此,平时应注重护士日常礼仪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术语和护患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让患者感到亲切、充分。信任护士,减少或消除护患纠纷。

2.1.4 职业素质培养:

2.1.4.1注重护理理论的学习:督促有1~5年经验的护士通过网络、看书自学、听讲座等方式学习基础理论。学习要注重效果。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应利用每天早班时间。上午十分钟提问,病床前根据病人情况现场提问,督促个人学习。系内成立两个理论学习互助小组,分为责任小组。责任组长同时也是理论学习组的组长。本组护士每月组织学习、考试1~2次。内容由护士长指定的章节确定,即考核内容。责任组长选定知识点,共同指导学习和考核。同时,医院组织的考核结果和科室提出的问题将作为个人评价的客观依据,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对于经验5年以上的护士,采取自学,护士长督促学习。将表现优秀、愿意扎根护理事业的护士送到上级医院继续深造或短期培训,快速提高业务素质。

2.1.4.2护理技能培养:护理技术操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要实现标准化,必须加强培训。根据护理部年度培训及考核计划,安排每月培训内容。科室成立两个操作学习互助小组,下设责任小组。每组选派一名操作专家,负责演示正式操作并引导演练。操作专家将监考。两组人员每月都会互相交叉询问,并由护理部门进行评估。护士长进行随机检查。同时,医院组织的考核和科室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个人考核的客观依据,并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对具有1至2年经验的护士,每月进行一次培训和考核,对具有3年以上经验的护士,每六个月进行一次集中抽查和考试。积极组织护士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只有通过竞赛,护士才能快速提高,快速成才。

2.1.4.3注重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每月开展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组织护士轮流授课,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对所调查的某种疾病的护理有更详细的掌握,还可以提高护士的表达能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责任组组长组织责任组护士每周进行回访,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记录并由参加人员签字。护士只有通过业务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查房,才能更好地关注患者,更快地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1.4.4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1~2年以内的护士,要强化法律意识,注重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的培养,严格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强调使用护理文书。专业术语,注重细节。 、加强每份护理文件的评价,定期对护理记录缺陷进行分析和改进。我科护理病历质量实行三级质量控制模式:即责任护士按照规定对床位病历(分为上架病历和出院病历)进行自查和整改。符合《重庆市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我院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杜绝通常因粗心或笔误而造成的记录错误;然后提交责任组长检查并签字,重点检查责任护士的记录是否符合专业特点、逻辑是否合理等;最后提交护士长全面检查、审核后,送病历室归档。在此过程中,责任组长和护士长要求各方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并将三个重复问题纳入当月绩效考核。

2.1.4.5注重护理理论知识更新:组织护士通过网络、护理杂志、听讲座等渠道学习,了解国际国内护理发展现状,不断学习先进护理理论,更新护理知识。有条件的,可以不定期组织护士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该部门分为两个责任组。每组选一名具有良好理论知识的护士担任负责人。该责任组的护士接受分组培训和考核。

2.1.4.6注重新课题、新技术的学习和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我科众多危重手术的特点,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课题,组织护士重点开展重视学习,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讨论。骨科和护理方面的学术讲座。要求初级护士了解护理科研项目立项和护理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要求负责组长、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本科学历护士和执业护士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开展护理研究项目。

2.1.4.7积极参与科内、院内护理会诊、重大手术术前讨论,积极参与疑难、危重、死亡、特殊病例讨论。科室成立疑难重症病例讨论组和护理咨询组,成员以护士长和5年以上经验护士为主。负责组织初级护士对所负责床位的疑难、危重症病例进行讨论、会诊,并做好记录。积极解决护理问题,更好地服务患者。

2.1.4.8注重护士教学能力的培养:注重护士护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护理教学是护士自身的一种提升,也是巩固知识的过程。还可以促进护士积极获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科室指定高级护士负责带教实习生,并定期召开学术评估会,听取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意见。

2.1.4.9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科室注重培养护士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一些能力。例如,培养护士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培养护士利用互联网查找医学文献的能力,培养护士利用科室或医院网站进行自我推销的能力。

2.2 护士分级培训的要求和目标[2]:

2.2.1 毕业一年级护士(含见习护士)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基础护理,掌握基本技能,通过护士注册考试,达到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临床及夜班工作。上级护士的指导,了解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

2.2.2 初级护士(2~3岁)应以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为主,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及夜班工作,掌握护理流程的理论知识,协助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完成本科重症监护和护理课程。重症患者的抢救和观察。

2.2.3 高级护士(4年以上)具有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熟练本专业护理技术的操作,掌握重症监护病房常用器械的使用和维护,协助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培训。教学工作、护理专业能力达到专科水平。

2.2.4高级护士能承担护士的临床责任,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组织和督促各组的护理工作,能够总结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组织能力强技能和管理能力。

2.2.5 主管护士必须掌握国内外医学和护理基础理论的新知识,了解边缘护理学科的知识和发展,具有解决本专业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护理水平管理和科研能力,具备带教大专及以上护生的能力,能够承担临床组长的角色,能够指导初级护士完成护理记录并组织实施,成为护理骨干该专业的技术和学科领导者。

2.2.6 副主任护士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医学、护理理论的新知识,能综合运用边缘护理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临床工作,具备护理科研设计、具有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等能力,能够组织和指导下级护士共同完成护理科研工作,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2.7护士长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能妥善处理疑难问题和患者投诉,善于激励下属,运用护理新理念、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士专业能力和专业护理水平。

3 讨论

要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实力和较强的竞争力,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能力的增强是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为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高水平护理服务,护士继续教育​​和培训迫在眉睫。护士在职培训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护士的综合培训。只有综合素质优秀的护士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护士。只有加强专业培训,才能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徐丽华.护士的层级使用与专业能力提升[J].中华护理管理杂志, 2008, 9(6): 1013

成人护理纸5

关键词:医学文献康复护理管理

1 如何做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讨论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

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

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刘万芳,张利岩,龙彬,.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

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26-827.

[18]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成人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念;护生;护理管理;临床应用

产生于上世纪末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追溯其发展的年代,在20世纪的80年代达到其鼎盛的时期,后现代主义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是和当时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密切相关的涉及到社会、教育、文艺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思潮。这股文化思潮提出了很多与同时代相异的文学理念。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必不可免地会受到当下后现代文学理念的影响,可以说后现代文学的新理念对日常的护理带教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如何将新理念、新思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文学理念出发,浅谈如何将这些新的文学理念运用到临床的护生带教及实践时的体会。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念从产生之初,就是建立在对20世纪风行一时的现代主义的反思、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与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新兴的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强调事物的多元性而非一元性、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差别性及悖谬性;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念倡导创新,要有主体的自我创新而绝非复制,强调主体要用理性的而不是非理性的或是感性的态度看待一切问题和困难、强调主体要用知识的和理论的而非猜忌的态度解决问题。在护理管理者对护生实习带教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念塑造和锻炼护理人才新队伍;护理管理者尊重护生之间的差异与护生建立一种自由的平等的关系;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护理质量并保证临床教学的质量。1 以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念塑造和锻炼护理人才新队伍

目前,护理管理者(大部分是临床的各科护士长)多以传统的带教方式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带教护生和实习护生,以《基础护理学》为准绳,以实习护生每人一册的《实习护士手册》中要掌握的各项护理知识要点为基础,以实践性为主,教会护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传授其临床实用的护理知识。这样的带教方式有其优点,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即护理管理者很少重视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接受程度,没有最大化地激发出护生对护理工作的兴趣。用后现代文学理念的眼光来看那是没有发挥出护生自主创造的能力造成的,因为后现代文学理念强调要用多元的观念和自主创造性的人性观,在临床上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习护生和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不仅要重视培养护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和护生自主创造的思维能力,而且要将护生自我发现其潜在的能量,制定出相应的符合不同特点护生的护理教育计划,让学生不仅成为自我参与者,而且是一个自我引领者。后现代学者斯坦豪斯就提出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强有力的个性是首创性和进取精神的源泉,反对灌输和被动接受。这种新型的文学理念不仅塑造和锻炼护理人才新队伍,也不失为培养和锻炼新一代护理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2 护理管理者尊重护生之间的差异,与护生建立一种自由的平等的关系

2.1 护理管理者尊重护生之间的素质差异 每一个护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语言交流方面、和临床护理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都会表现得不尽相同,尤其是对新加入或正准备加入护理队伍的护生来说,每个人承受的工作压力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是否会得到护理管理者的认可或患者的赞同,每一个实习护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如何将每一个护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作为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发现护生之间的差异性,尊重护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比如说自信开朗的护生人际关系融洽,难度较高的操作也能完成得相当出色,这样的护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护理管理者主要以点拨为主,以诱导式的教育启发护生的创新能力;而对胆怯、内向的护生,护理管理者则以肯定式的教育不断鼓励护生增强自信心,克服护生的胆怯心理,发现这类护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积极地鼓励和肯定,不断加强护生在护理实践中的动力。严防护生实习中因个性素质的差异导致各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对预防各种护理差错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

2.2 护理管理者应与护生建立一种自由的平等的关系 护理管理者和护生之间按照传统的模式,应是护生以护理管理者为中心,围绕护理管理者形成一种上下之间的关系,护生被动的接受护理理论,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念则认为,护理管理者和护生之间必须要建立一种自由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多尔说:“老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这个学习团体中平等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一文学理念说明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应该存在以谁为中心的思路,而是应该建立一种自由的、平等的、互动的对话关系,也就是说护理管理者和护生在平时的临床护理教学与护理实践操作中应该是一种自由的、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他们之间应该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的团队,护理管理者与护生共同学习最新的临床护理理论,探讨护理新进展,应用护理新实践。护理管理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护生在实践中质疑的某些护理问题反过来也可以促使护理管理者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这也是护理管理者自身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当新的护理理论应用到护理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改善护理质量,对提高护生的自身能力也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3 引导护生发散思维,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培养有事业心的护生

成人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护理质量做法与体会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护理部抱着培养管理者及调动各层次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初衷,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成立了6个项目管理组,2009~2011年以小组管理的形式制定并落实年度护理工作规划和工作目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成立项目管理组:护理部根据全院护理工作内容成立管理、质量、培训、服务、科研、文化6个项目管理者。每组5人,其中组长副组长各1名,成员3名。各科室护士长根据各自的性格、兴趣特点及专长,采取自愿选择、新老搭配的方式分别进入6个组,每组2名护士长,担任各小组的正副组长。再向全院吸纳有特长、有兴趣、有上进心的护理人员,采取自愿报名、护理部审核、各层级搭配的方法安排到每组担任小组成员。

明确各组管理职责:管理组分析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现状,拟定年度护理管理目标;拟定各项目标的考核标准,合理布置全院护理人力资源,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质量组负责建立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每月、每季针对全院性的质量隐患分析整改,制定质量标准、流程、套餐、防范预案等。培训组负责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与考试考核计划,负责组织岗前培训,负责提出专科护士培训进修计划。科研组制定全院护理科研管理、培训、督导计划并落实,负责审核修改护理论文,组织护理论文交流、督促指导投稿。文化组负责评估护士需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各年龄层次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活泼、爱、职业的团队文化氛围。服务组根据需要组织服务培训,定期调查患者满意度,提出整改方案并实施。

推进方法:各组在护理部的指导下,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制定小组年度护理工作目标和计划,层层组织讨论并将工作规划交护士长会议、护士委员会成员会议通过后,以多媒体的形式在全院护理工作会议上汇报。要求工作计划具体可行,明确责任人或科室、完成时间。把总体计划和分解计划装订成册,并制定工作统筹图下发到每名护士长。每半年进行1次小组总结,各小组组长用多媒体向全院护士汇报工作计划和目标完成进度。年底护理部主任盘点各管理组目标达成情况。

评价项目:年度护理工作计划落实率、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理数。

结果

实施前后年度护理工作计划落实率比较,见表1。

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见表2。

实施前后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比较:用自制的十分制量表进行护士满意度测评,全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从6.8分提高到8.8分。

实施前后发表科研论文数目比较:2008年我院省级以上2篇,市级交流论文4篇。实施项目管理组后,2010年省级以上13篇,交流论文3篇。2011年省级以上15篇。

讨论

提高了工作落实率:专家认为,末端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与管理层的管理方式不被执行层理解,执行起来走样有关。

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领导方式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培养护理管理者优秀的领导方式,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让普通护士进入管理组参与护理管理决策,并落实管理举措,能发挥她们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加工作满意度。同时体现民主管理机制,创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护士提供了促进自身和专业素质及能力培养,分享权力和参与决策制定过程的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在完成管理任务的实践中实现了对管理者的培养,即达到了“培养所有的管理者,培养管理者必须是动态的活动”的目的。减少了护理部直接管理的局限性,通过各管理组多方指导帮带、检查督导及参与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和分解实施,护士长解决问题、组织实施、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引导护士长做到工作有方法,管理有重点。

在护理管理中,本着尊重、民主、共同参与的原则,使护理管理的思维在团队中共享,激发了团队活力。同时,小组制的管理模式,为各层次的护理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每一位参与到管理中的护理人员,都有当家做主人的深刻体会,达到了凝聚人心,共同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时间.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36.

成人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系统论;整体护理;护理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护理不再是单一的围绕着患者的疾病,而是有着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在医护人员眼中,患者是有血、有肉、需要交流的生命,护士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而是需要给患者提供连续的、系统化的、符合患者本身需要的个性化的最佳护理[1]。整体护理强调护理的对象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开放系统,文中以系统论的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动态性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

1 系统论与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就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其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给患者提供连续性、系统性的个性化护理。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整体性等特点。

护理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特征。而整体护理强调患者是一个功能整体,强调人是一个系统,充分体现了系统论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2 系统论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2.1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加和。患者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方面失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体。如生理的疾病,会影响人的情绪,影响工作、学习,影响社交等。而精神上的抑郁会使患者患上除了遗传病之外的任何生理上的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时,应在护理疾病的同时,注意心理、社会等方面对患者的影响,从患者整体出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整体护理。

2.2  开放性原则:开放系统是外界环境自由的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2]。患者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具有两个特征:①患者作为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生活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②患者身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患者的每一个系统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系统间存在着开放性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护理中,护士不仅要着眼于各个系统、器官的局部病变,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到其生活的环境中的其他人、社区、家庭、经济、文化,甚至更大群体对患者的影响。

2.3  层次性原则:系统论的层次性有两方面:①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四大基本特点,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②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2]。患者是一个系统,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构成,是人的基础结构,而患者本身又是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一个要素。因此,在护理活动中,护士要考虑人体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又要调整人体内部各要素的结构及功能,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从而维持患者内环境本身及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2.4  动态性原则: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2]。患者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是动态的,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等都在不断变化发展着,护理的工作内容、组织形式、工作方法也应该不断发展以适应患者不断变化发展的健康需求。3 小结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3]。而患者与护理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自觉的应用系统论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来指导工作,为患者提供完美的有效的整体护理。

4 参考文献

[1] 杨  梅.系统论与整体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3660.

成人护理论文篇9

护理理论(本文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代表着护理知识体系的提升,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护理理论多是从西方借鉴而来[2]。虽然西方护理理论在指导我国护理实践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3]。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舒适模式、顺应自然理论、天人合一等护理理论,但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并不理想[4]。可以说,在我国推行、应用和发展护理理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综述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1 护理学科领域常见模式/理论的分类

大多数现有的护理模式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从南丁格尔时代至今,护理人员逐渐发展了自己的护理理论,同时,护理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应用了很多其它学科的理论。目前常被护理学科应用的模式/理论包括5类。

1.1 以需要及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代表人物包括:南丁格尔的环境学说及Orem的自理模式等。Orem的自理模式认为自理是一种有一定形式的、连续的和有意识的行为。自理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一个人的自理能力越好,则显示其健康状况越佳。与健康有关的自理能力缺陷则是确定是否需要护理的指标,所以护理工作应以如何更好地去恢复和满足患者的自理能力为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护理系统帮助患者自己来满足自理需要。在Orem的护理系统中包括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以及支持和教育系统①。

1.2 以护患关系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以护患沟通交流技巧为中心,主张所有的人类活动是一种相互作用;护理活动被看作是护士与患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论着重阐述护士如何通过人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护患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决定于护士及其患者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代表人物包括: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Peplau的人际关系模式及Watson

的人类照护理论等。

1.3 以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认为人是由不同的亚系统所组成的开放系统,这些系统有机地协作成为一个整体来满足人的需要。主要代表人物包括:Roy的适应模式,Neuman B的系统模式及Leininger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等。

1.4 以能量源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认为人是一个能量源或能量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能量稳定或健康。主要代表人物有Rogers人类统一整体科学理论的及Newman M的健康意识理论等。

1.5 护理学科常应用的其它学科的理论 由于护理学科探讨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因此公共卫生、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模式常常被护理学科借鉴和应用,例如Mas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Erikson的成长发育理论、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Lazarus&Folkman的压力和应对模式、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学说等等。

2 护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2.1.护理理论的现实有效性

护理理论给护士提供评估、诊断和干预的目标,可帮助护理人员发展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明确专业的价值和推论,为护理实践、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理论可加强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例如在为1例患糖尿病住院治疗的14岁少女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在评估该患者时就可应用到Mash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生长发育理论、应激和应对理论、角色理论,并可应用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以及Orem的自理理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2.2.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实践的紧张关系甚至被认为是临床护理变革的必需②。

2.2.1避免生搬硬套,应用理论的精髓和思想

一些有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文章由于太在乎理论的应用,而忽略了临床的实际情况和应用理论的意义,即平常所说的“为了应用而应用”,效果很难持久。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将理论的精髓和思想付诸实践,而不是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例如,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就是将Orem的自理理论的思想应用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2.2.大力开展“实证为基础的护理”

(Evidence-based nursing,EBN):EBN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并在实践过程中能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④。EBN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并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指导护理实践,因此,EBN对建立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对于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 中间类型理论(middle-range theories)的发展和应用:过去的30~40年间,理论的发展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有学者指出⑤,1980年以前发展的概念模式和理论由于不是直接起源于科研并且由于它们太抽象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发展更多的理论,这些理论能紧密地和护理的实践相结合并且是通过科研系统的发展起来的⑥。这种实质性的理论被赋予实践的特征并产生能影响护理结果的新的实践方法③。中间类型理论就是这样一个实质性的理论。它以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概念为焦点,例如,社会支持,疼痛,悲痛,疲乏或生活的变迁。这样发展出来的理论由于关注一个实际的领域,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例如,Phillips⑧]的家庭护理质量理论就描述了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人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于指导社区的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2.4.改革现有的教育方法,使之更贴近护理的本质: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问题其实主要是针对护生而来的,教育者教理论而临床教师教实践,从而产生了两者的脱节。但是学生并不是问题的焦点,实质上是课程的问题⑦。目前有学者提出经验学习法(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护理本科生将理论和科研融入实践的一个有效方法,值得借鉴。该法是基于人们从经验中学习并在实践中以之为基础的事实,这种方法是促进护生学习的有效方法⑨。例如,教师先以学生最熟悉的压力为背景讲解如何将压力-适应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访谈确定出被调查者的压力源、症状、应对机制、情绪和对健康或疾病的主观感觉,并根据文献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⑩。该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让护生认识到护士在健康照顾领域的独特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医嘱的执行者。

2.3 护理理论应用的局限性

我们移植西方的护理理论,只能移植知识和观点,而不能移植它的文化底蕴。如把西方的理论作为解决中国护理现实问题的框架或标准,但又未充分考虑理论的文化背景和应用理论时的民族文化差异,而一味地生搬硬套,则会影响护理理论应用的效果,而致难以真正地解决中国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以及指导护理学科的发展⑾。

西方发达国家护理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护理模式、护理观念、护理教育、护理研究上,还包括护理理论的应用⑿。事实上,一个有效的护理理论是产生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的,很难有一个外来的理论可以联系并解决中国的护理实际问题的状况。

3 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只有本土生长的理论,才是真正原创性的理论;也只有不断创造本土的理论,才能创造民族间对话的可能。相对于西方护理理论,原创性表现为立足于本土护理,研究本土护理,服务于本土护理,改变本土护理对外来理论的依附性。中国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别需要中国的原创性护理理论的指导⒀。

3.1发展中国原创护理理论已具备条件

西方护理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已经有20余年,中国护理学术界在学习、应用这些理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一定的教训。原创中国的护理理论,需要借鉴西方护理理论家们发展理论的经验,吸纳西方护理理论的精髓,融合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结合中国护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做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实际上,护理学科从哲学指导思想到具体研究方法,都应该在更宽阔的领域中学习、领会、吸收、融合,最后形成护理学科独特的研究模式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胡雁,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上海护理,2007年7月第7卷第4期,5-6

[2] Rafferty AM, Allcock N, Lathlean J. The theory/practice’gap’:taking issue with the issu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6, 23:685-691

[3] Chinn P, Krammer MK. Theory and nursing: integrated knowledge development. 5thed, St Louis: Mosby, 1999.142-146.

[4] 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4):245-248.

[5][6] Blegen M, Tripp-Reimer T. Implications of nursing taxonomies formiddle-range theory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1997, 19(3): 37-49.

[7] Schwartz-Barcott D, Patterson BJ, Lusardi P, et al. From practice to theory: tightening the link via three fieldwork strategi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 39(3): 281-289.

[8] Phillips L, Rempusheski V. Caring for the frail elderly at home: toward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poor qualityfamily caregiving.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986, 8: 62-68.

[9] Jarvis P. The way forward for practice education. Nursing Education Today, 1999, 19(4):269-273.

成人护理论文篇10

【摘要】目的:探讨用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针对我科特点用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制定护理服务的计划,改革排班模式,改进护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人性化管理等举措。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综合查房的达标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5) 。结论:用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理论;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

Nursing theory to guide the quality care to improvepatient satisfaction

Sun Bo(Department of Endocr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Sihong , Jiangsu ,2239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theory to guide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ethod and effect.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nursing theory to guide our department with high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nursing services reform plan,scheduling model, improving nursing mode, optimize workflow, humanized management measures. Resul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ward round the standard rate, improve patien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ith nurs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Key words 】nursing theory; quality of care; patient satisfaction

护理理论是护理实践中产生,并指导护理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用运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使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有理可依,能更好为患者提供安全、温馨、细致、专业的护理服务[1],2011年我科实行用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以来,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由内分泌、血液、消化科组成的综合性科室,共有床位35张各级各类护理人员13人,床护比1:0.37,年龄20~39,工作年限1~20年;学历:本科1人,大专10人,中专2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6人。

2方法

2.1 针对我科特点制定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服务计划

我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病种多,病情复杂,所需要的护理服务跨度大,护士必须掌握丰富的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操作技能。内分泌科老年病人较多,病人记性较差,并发症多,慢性病,病程长,专科知识缺乏,遵医行为差;而消化科急危重病人多,如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血液科病人由于化疗、置管、三系减少,预感性悲哀等,必须做好消毒隔离、安全护理、心理支持等特点。我们采用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护理理论指导,对不同病种,不同病情的病人制定了按需护理的护理服务计划,并且要求病区每位护士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内容,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从病区环境、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的改进、职责制度完善、工作流程优化、人性化管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改进等各方面列出详细护理计划[2],每日护士长检查护理措施实施情况,每周总结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实施效果,并每月组织讨论优质护理进展及存在问题改进措施,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2.2 改革排班模式

我科结合病人特点改革了排班模式,根据工作量高峰时段及病人的病情等因素,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甚至个性搭配,优势互补,午间及夜间采取双人值班确保患者安全[3]。在护理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了按需排班,方法如下:①采取了小组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每组组长需工作五年以上,工作经验丰富,专科理论及专科技能过硬,善于交流沟通。②小组内成员新老搭配,层级分明,扁平化排班,由组长及高年资护士负责危重病人,低年资护士负责轻病人,并由高年资护士监督、指导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工作。③我科实行APN班及部分功能制排班(轮流上办公班及治疗班)。④实行弹性排班,在早晚繁忙时段增加一名帮班。⑤同时兼顾人文关怀,对护士也实行按需排班,病区设立排班意见本,大家有要求及特殊情况,提前记在排班本上,护士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通过改革排班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实行24小时无缝隙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2.3 改变护理模式

用运美国护理学家莉迪亚・海尔的责任制护理学说及罗杰斯的整体人护理学说指导我们优质护理,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并用运纽曼的系统模式指导,把病人看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有机整体[4],随着病情的不断变化,护理服务体系也不断改进,我们要用运各种护理理论指导我们进行护理实践。

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必须8小时在班24小时全面负责,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由一位护士担任整体护理全责,护士主动向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个体性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但是由于护士班次较多,不可能日夜守护着所负责的病人,因此要求我科护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责任护士必须在思想上加强负责精神,只要值班必须与所管的病人交流沟通,发现病人的问题及时解决,如本班次解决不了的向下班交接清楚,让病人感觉到有人管,有依靠,有安全感。②责任护士负责收集病人九知道等病情资料及制定护理计划,形成文字资料在科室备案,以便值班护士对病人病情的了解,节省班班查阅病历的时间,并根据病情变化及异常检查结果及时修改病人备案资料。③责任护士及时检查护理计划执行情况,除本人8小时值班以外,其她值班护士有无及时完成护理措施。④责任护士在其它班次中也应了解本组病人情况,通过交接班及备案资料修改,还要与病人交流沟通,了解其连续过程,掌握和评价护理计划。落实责任制整体护使护士的专业价值得到提升。

2.4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流程,总结以往经验教训,不难发现很多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护士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更没有把病人的需要贯穿于流程中。在流程的规范、优化、再造的过程中,我们用运韩德森的护理本质学说指导:围绕整体人的十四项基本需求和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和发展的相关现象[4],把患者的需求贯穿于流程的始终,体现了卓越的护理内涵和个性化、具有专科特点的流程设计。合理规范、优化护理流程令患者得到深层次专业化服务,保证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考核有了依据,病区秩序井然,提升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2.5 人性化管理

2.5.1 人性化管理表现在对病人方面,我们用运佩普劳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护士要努力发展护患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教师、资源提供者、代言人、领导者和顾问,护士对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通过四个阶段确定人际关系:①定位阶段 患者认识自己的责任护士,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确定患者存在的问题,需要哪些帮助。②确定阶段 根据病情患者选择与护士之间的关系,依赖(生活不能自理)互相依赖(生活部分自理)独立性(生活完全自理)。③利用阶段 患者从护士为其提供的帮助中,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求选择可利用的服务,如护士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患者由于爱与归属感的需求除了接受口腔护理外,拒绝接受洗脸、洗脚及会护理,他认为家人来做更能体现对他的关爱,那么我们要尊重患者的选择。④解决阶段 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会产生新的需求,或者问题解决,康复出院,我们继续为其提供复诊、访视、持续健康教育的需求,如糖尿病人教育,从院内发展到院外,发展到社区、家庭。通过这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密切了护患关系,如血液科2岁的小白血病人,从见到我们:“哭闹”到见到我们“要抱”,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

2.5.2 人性化管理同时也表现在对护理人员管理方面,琼・华生超越个体人的护理理论指导护士必须尊重、关爱、照护自己,然后才能够尊重、关爱和照护他人,并有尊严地为他们治疗[4]。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以来,从排班模式、护理模式、优化流程等无不体现人文关怀护理部对于本科的复合式排班予以支持,绩效激励机制也倾向于优质病区,人员配备上更是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大了后勤支持力度:药房送药至病区,供应室下收下送,科室配备微波炉等物品,食堂供应免费午餐等,护理部及各质控组查房模式改变,以现场督导为主,使护士上班心情放松,再不见一见检查四处躲避的现象。

2.6 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专科护理

在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专科护理上我科采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奥瑞姆的自护理论[4]指导优质护理落实,评估病人到底需要我们护士提供什么样的护理,如:昏迷病人所要提供的为基础护理(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及相应的专科护理;神智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所要提供的为基础护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护理(爱与归属感需要、尊重的需要);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需要协助基础护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护理(爱与归属感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奥瑞姆的部分补偿系统);生活完全自理的病人需要提供的护理是支持教育系统(奥瑞姆自护理论)。由此可见任何护理实践都离不开护理理论的指导,护理理论为我们优质护理服务指明了护理方向。

3 结果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综合查房的达标

用运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科室护理综合查房的达标率。2010年1-7月份查房37次,达标32次,达标率达86.47%,2011年1-7月份查房50次,达标49次,达标率达98.00%,同期相比结果如下(见表1)

3.2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见表2)

对30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开展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前160例,满意的152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95%,开展后调查了140例,不满意仅1例,满意度达99.21%。开展前后满意度比较如下(表2)

4讨论

用运护理理论指导优质护理,让护士能够按需护理,从病人的角度看问题,强化了护士服务理念,强化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从“要我服务”转变到“我要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1]。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处理护患关系中遵循“有错在我”的原则,把“对”让给病人,不与病人论高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加强了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心,护士与病人交流沟通多了,护患关系融洽,患者成了护士的朋友,护士成了患者的亲人。通过排班模式的改革,优化护理流程,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及人性化护理等工作开展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理论是我们护理实践道路上的一盏明灯,随时随地检验着我们护理工作是否偏离了轨道,更是“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芳,杨艳萍,蒋莉莉,等.军队疗养院优质护理品牌的创建与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杂志,2011,11(6):404-406.

[2] 吴丽芬,张焕梅.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 护理管理杂志杂志,2011,11(6):411-413.

[3] 陈月英,李坤梅.护理排班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9,1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