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儿童的民间艺术课程建设策略

2023-10-08 19:42

摘要:在“中国蓝”特色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儿童的发展我们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学习过程,并根据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以儿童为本的活动理念,重新设计和重构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使原有的主题活动更具特色,更适合儿童,引导孩子快乐、自主地识别、接受和获得相关民间艺术体验,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课程中国蓝

1。从孩子的角度制定课程目标

在《纲要》理念的指导下,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和以幼儿为本的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不断明确园本课程目标,完善主题实施目标,打造特色园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孩子的需要。感知、体验、创造,让“中国蓝”主题活动更适合幼儿,更受幼儿喜爱。

(1)组织专题活动,明确课程目标

“中国蓝”是民间艺术的特色题材。我们将课程目标聚焦于艺术,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教师不断明确民间艺术的课程目标。首先,通过《建构主义与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审议》等专题讲座,增强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统一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其次,我们跟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章节,进一步明确民间艺术课程目标,并在讨论和互动中逐步修订和完善民间艺术课程目标。

(2) 进行课程审核并修订主题目标

在《中国蓝》主题活动中,我们关注上流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参考5-6岁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典型表现来确定目标。同时可以兼顾语言、社会、健康、科学等其他领域的目标,综合全面地讨论确定主题活动的目标。

(三)依托活动实施,细化活动目标

每次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目标是否合理、明确,因此我们重点研究活动目标。引导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制定适当的活动目标,力争从幼儿的角度思考和制定每一项活动。在“青花瓷”活动中,我们根据高年级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及青花瓷展览的内容设计了线索。通过参观、收藏、交流、鉴赏、绘画等方式,了解了个体图案、连续图案以及情节画等不同的装饰方法,简单了解青花图案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感受青花图案的独特魅力。蓝色和白色珠宝。通过不断细化具体的活动目标,孩子可以在每项活动中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多渠道开发适合幼儿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私人资源进入课程?主题活动中如何合理利用合适的民间资源?如何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题价值?这些是我们在构建民间艺术课程中首先学习的内容。

(1)关注幼儿,合理选择资源

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经历出发,注重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兴趣。一方面,将成人的传统民间艺术转化为儿童。例如,将繁琐的蜡染印花改为简单的宣纸印染;细丝线绣改为毛绣,更安全,更容易掌握;一方面,将要求较高的编织技能简化为孩子们穿线、编织小玩意等游戏活动;另一方面,对传统的童谣和游戏方式进行改编,贴近孩子的生活体验,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上午的活动中,踢毽子、抬轿、跳竹竿、斗鸡等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玩得开心、投入其中;活动区里,编织、织网、撕纸、剪纸、印染、陶艺等,粘土制作等民间工艺活动更是对幼儿有吸引力。

(2)对于家长来说,灵活拓展资源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家长拥有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直接的教育资源。我们采用“嘉宾预约”的形式,邀请家长进入幼儿园,协助孩子进行活动调查、收集民俗游戏信息、现场赏荷、舞狮指导等,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在儿童民俗活动中。如:“青花花瓶制作”、“青花布时装秀”、“青花扇子秀”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了解,也拓展了我们的课程资源,让课程活动更加贴近幼儿。

(三)培养师资,挖掘专业资源

教师是园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本身就是园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我们注重培养教师自身所需的技能、教学素养、民间艺术素养来实施这门民间艺术园林课程。根据每个人原有的特长和爱好,成立了师资学习培训小组:民间乐器培训、民间技艺培训、民间戏曲培训等,为民间艺术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同时,我们积极发挥教师特长,鼓励教师设计自己的班级特色,努力确保编织、剪纸、印染等民间艺术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传承给孩子们。 。

3。根据孩子的生活世界设计课程内容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实用、可操作的民间游戏素材、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和民歌、该地区特有的民间工艺、与幼儿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传统。民俗节日等资源是民间艺术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在顶级主题活动“中国”中设计了“青花布”、“青花扇”、“青花伞”、“青花瓷”、“青花韵”等活动。蓝色”,将剪纸、刺绣、装饰融入到活动中。绘画、编织、民俗游戏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间文化,着力丰富“中国蓝”专题主题活动内容。

(1)布置凸显“中国蓝”特色的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课程内容。我们可以充分考虑环境的营造和布局,更好地形成人墙对话、人物对话。例如:收集各种青花物品和材料,布置蓝图、青花瓷盘展览等环境,让孩子随时与这些物品和材料进行互动和对话,让孩子处于新鲜的环境中。以及“蓝白”环境的精致世界。各班还打造了“中国蓝”主题墙和作品展示区,让孩子们在欣赏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操作和成功的乐趣。活动区游戏中,表演区提供白底蓝花的自制肚兜、旗袍、围裙、扇子、雨伞、头巾等供孩子们自主选择。提供蓝白颜料、纸板、背心袋、蓝色手工纸等,让孩子在动手区独立创作。

(2)体现“中国蓝”特色的设计内容

“中国蓝”主题活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例如:“青花布”活动中,有“采集活动——青花布”,收集了一些网上资源,播放了一些青花布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熟悉青花布;还有“赏析活动——蓝印花布”,通过欣赏蓝印花布的颜色-图案-图案的排列-图案的构成,让孩子充分认识和感受蓝印花布的色彩与图案之美制作过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对蓝印花布的喜爱;有“制作活动——漂亮的围裙、肚兜真漂亮”,让孩子们大胆设计蓝印花布的图案蓝印花布,用剪纸、菜拓等手法装饰旗袍、肚兜等服装;还有“展示活动——蓝白时装秀”,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蓝印花布的设计服装,配上音乐,让孩子们穿上自制的蓝底白花的衣服进行时装表演,体验制作和表演的乐趣。

(江苏省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

推荐参观:民间艺术 构造 战略 课程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