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日本的八种审美感官
2023-10-07 17:41
阅读笔记:日本的八种审美感官 作者黑川雅之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和工业设计师,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人物。 。他成功地将东西方的审美观念融为一体,形成了优雅的艺术风格。著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已将其作品列为重要收藏。他设计的作品主要有灯具、相机、饰品、手表、工业品等。他首先学习的是西方建筑。沉浸其中后,他发现日本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的影响过大。他在传统的日本房屋和茶馆中发现了美,并重新发现了它。日本人是一个重视他人感受的民族;日本人活着就是为了美丽和舒适的心情。本书写的是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文化,以及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很多日本艺术和产品的美学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对于理解东方文化的美学有很大帮助。不过,有些观点略显主观,过于偏激,无法完全认同,但值得一读。日本之美的核心在于对自然的无与伦比的尊重。一个遭受过自然灾害的国家,天生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日本之美的基础在于尊重自然并努力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是令我感动、感叹的事情。八个并置且互补的关键概念。第一个:微。日本有句成语叫“一期一会”,解释的是:现在能和这个人交流的那一刻就再也不会来了,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间、眼前的人、眼前的这个地方。珍惜这一刻,互相体谅,因为你在乎别人的感受。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空间的细节中,细节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环境。因为每个人都关心别人的感受,所以能够产生共鸣,形成一个群体。而这种原始的共鸣感造就了日本的审美意识。它的本质是:眼前的这一刻,你和这个人的关系,都是值得珍惜的。日本非常注重细节,细节是整体的一部分,其理念就体现在细节中,少即是多。 “细节包含一切”、“细节反映整体”。眼前的这一刻,包含着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梦想,涵盖了整个时间线。以日本茶馆为例,他们更注重在空间内看到外面的世界。以景入室、入情入感非常重要。人在室内时,如何创造美好而微妙的感受,包括空气流动、湿度、温度、景观等,都可以用全身来体验。日本的房屋不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财产的,而是用来缓解人类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的。可以说,房子是心灵的港湾。你看,房子这么大的东西,也只是一种心态和气场。日本是一种内外融为一体的空间感。在西方,外与内是对立的。西方的观点是先整体,再局部;而东方则更多的是从局部入手,然后与整体协调。更能体现自然、原生态的理念和文化。日本人所谓的神崇拜、信仰、哲学等绝对价值观,并不能成为生活规律的约束。拥有一种特别考虑他人感受的心态,比如“对不起身边的人”、“羞耻意识”,就属于这种价值观。不能做不愉快的事,似乎就是日本人活着的理由。内疚感、羞耻感所支配的心态以及如何让他人感到舒适的想法是这一价值观的核心。可以说,这也是日本人的绝对价值取向,注重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气场及其对和谐的影响。第二:和。每个日本人都有对整体的认识,独立追求自己的细微差别,但同时形成的社会自然保持着和谐,形成了理想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融合”的思维方式。日本的文化体现在宗教上,人们有着多种宗教的混合信仰;书面时使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日本人注重与人保持一致,注重人与人之间维持舒适的关系;从信息结构的角度来看,更喜欢并行和网状结构,而不是直列和树形结构,这更符合互联网和大脑思维模式。主观的人或物通过一种无形的关系连接在一起,相互平行,并留有间隙,如屏风画等。作者抛弃了“通用设计”的概念,甚至用一句话概括:“它对工具使用通用设计是荒谬的。”又比如,日本自古就有5、6岁儿童的餐具,具有人性化的设计和考虑; “钥匙”是象征西方人和日本人价值观差异的典型物体。与现代不同的是,通往西方过去的钥匙非常牢固,并且由受人尊敬的家族首领掌握。因为钥匙象征着权力。那么,古代日本的钥匙只是一个“纸门环”。关上门后,你用纸环绑住门环,将门锁上。只有依靠这个纯粹形式上的“钥匙”,才能与周围的人达成“不请自来”的默许和共识。这就是相互信任形成的社会体系。日本社会的整体秩序是建立在每个人都体贴、关心他人感受的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优秀的和谐社会。我们不需要任何上帝、诸神或哲学来作为指引。因为喜欢那个人,就要懂得珍惜。不要做任何你认为可耻或尴尬的事情。这种朴实却深刻的和谐,就是“冰”的审美意识。第三个:气。 “气”一词源自中国,但已广泛渗透到日本文化中,与“气”相关的词语数不胜数。人会从身体内部释放出类似空间延展性的东西。这个向外延伸的区域称为气场,气场也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同样,物体和建筑物也有这样的“受影响的空间”,这也是物体的灵气。作者认为,日本建筑的起源是柱子:人们最初是靠着树睡觉,后来有了木棍睡觉,以柱子为支点来建造房屋。支柱给人一种安全感和依靠感。日本的房屋是由柱子和横梁构成的空间,柱子和横梁散发出一种空气——大自然的空气。因为日本的房子都是木头做的。黑川雅之还认为,传统房屋是男女性交的象征。在日本传统建筑中,柱子营造出独特的灵气,也成为日本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中,“气”的翻译是“能量”,一种特殊的能量。气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例如: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不容易。孩子没有精力、没有动力去学习,是解决不了的;要在孩子心中打造学习型医院,调动“孩子内心原本隐藏的能量”。气,一种即使在人沉默的时候也能从内而外传递出来的气质,实际上是人或物与宇宙的一种合一感。 “余辉”。从建筑上看,西方窑洞式建筑坚固;东方的柱梁建筑是流动的、有灵气的、有象征意义的。日本的房子是从柱子的审美意识、柱梁所营造的气场、空间开始的。第四:房间。可以理解为“气”组成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各种气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时间在绘画中以空白的形式存在,在音乐中以余音的形式存在。建筑物由柱子分隔。房间内部没有功能区分。隔板可以随时拆除。空间是流动的,从室内流向自然,又从这个房间流向别人家。一切创造和制造的事物都是阴,阴阳相融。西方更多地基于绝对引用,东方更多地基于相对引用。西方更注重自我和个人;东方更注重融合和集体。时间是连续的世界被切断时所产生的余辉和残像。时间,更多地描述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秘密。 “秘密是一朵花”并不是表达全部事物,而是通过局部展示秘密的一部分来带动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为它是隐藏的,所以能看到它的人就会参与到表现面的共同创造中。所谓隐约更美,就是想象中更美。 “秘密”是一种能够影响人们心灵、唤起丰富想象、促进一种值得期待的状态的工具。重要的不是让对方明白,而是带动想要明白的心态;不是准确告知对方,而是让对方进入那里的世界,自己去发现;不是让对方知道,而是通过“隐藏”来“知道”,引导对方“发现”;不是劝说,而是选择沉默,才能深深影响对方。躲起来寻求解决办法,都是逆向思维的结果。在东方,很多时候并不追求精确的表达,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引导对方参与解读。日本房屋的屋檐比较宽,进入房间的光线比较暗淡,所以它们培养了阴影之美,逆光和阴影创造了一种不同的“秘密”,在阴影空间和逆光空间中,对外界的向往,对光的向往,而凝结着对未来和未来的期待,于是就有了一种可以向往的力量。第六:素。“素”的意思是保持自然最朴素的美,纯真而不添加任何杂念。信赖自然,依靠更高层次的事物顺其自然,是“素”背后的审美意识。换句话说,如果你想活出你的本性,你就不应该人为地破坏宇宙现有的平衡。日本人认为,房屋与自然一起风化、荒凉的过程是美丽的,我们生活在其中,深深热爱这种变化。 “本色最美”绝不是“本色不变”,而是将其视为生活的一种乐趣,享受其自然变化的过程。现代建筑相对容易沾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难看;传统建筑采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建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岁月之美。东方用石较少,这可能与它偏爱融入自然美景有关。 “自然最美”的理念,让人工的科技部分不那么明显,小心翼翼地消除人工的痕迹。东方并不单纯地喜欢简洁的形式。简约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质感而达到的结果,所以看似简洁却不简单。突出材质的特性,在光泽表现力和各种观感上发现最美的本色。我们应该追求原型创作,避免“刻意”的思考,尽可能避免过多的个人表达,尽可能感知材料的细节,展示材料的长处,产生自然和谐的造型。 《素》强调人类在面对自然时不应自负,应保持谦虚的态度。没有人为的刻意干扰,才是真正与自然之美和谐相处的创造。这也是人类对自然无条件、朴素的信任。第七:假的。不抗拒、顺其自然之美,也意味着“借”。尽量去适应自然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落地窗是日本人为了更好地亲近自然、顺应自然而发明的。又比如清理落叶时,故意留下几片落叶,以保持自然的感觉。日式住宅中各种空间的用途都是临时性的,可以称为“假”空间。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使用。对于食物,它是餐厅,对于床上用品,它是卧室,对于坐垫,它是客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房屋就是家具。他们的房屋设计,就像西方的家具设计思维一样,与人们身体的亲密接触有关。第八:破损。前七个美学观念都强调自然,最后一个美学观念“破碎”则强调人工力量。遵循既定的秩序,然后寻找某种偶然性,这就是“打破”的力量。熟练掌握技术后,利用机会的力量打破常规,实现技术和设计的改进,也是一种美学。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带来剧变,比如情绪的积累到愤怒,思想的积累到行动等等。当艺术创作的想法很多的时候,就很难实现。当人为的策划和创作意志最终被放弃,交给自然的瞬间选择时,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在那一刻流动,产生最大的魅力。就像陶艺和书法一样,窑中火焰方向的旋转所产生的偶然的美感,发梢的挥动所产生的偶然的留白,都是超出预期和计划的美丽事物,并且可以产生完全意想不到的美丽。当然,艺术不能说只是偶然,而是在经验、天赋、感悟的引导下所带来的无限美。世阿弥,讲“序而破急”,现在奠定开始的基础,再打破秩序,产生美感和回味;千利休,讲“守破离”,先修道到极致,才能打破传统,开创新天地。 16世纪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是“煞”的代表人物。他打破了茶室的对称结构,抛弃了窗纸,让茶室不拘一格,让一切看起来更加随意、简单。这就是sha的理解和尝试。来源:网络编译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分享。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读书笔记: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由网友整理提供,转载分享时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www.rabjzx.com/gongwen/784221.html 上一篇:【读书笔记】| 《人性的枷锁》一个普通人下一篇:反脆弱读书笔记